102
  
  、人民法院对抵押物、留置物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抵押权人、留置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103
  
  、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拆的案件,在第二审人民法院接到报送的案件之前,当事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等行为,必须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采取。第一审人民法院制作的财产保全的裁定,应及时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104
  
  、人民法院对债务人到期应得的收益,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限制其支取,通知有关单位协助执行。
  
   
 
  
 
  
   105
  
  、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但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债权人的申请裁定该第三人不得对本案债务人清偿。该第三人要求偿付的,由人民法院提存财物或价款。
  
   
 
  
 
  
   106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先予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
  
   作出
  
  前采取。先予执行应当限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并以当事人的生活、生产经营的急需为限。
  
   
 
  
 
  
   107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第(三)项规定的紧急情况,包括:
  
   
 
  
 
  (
  
   1
  
  )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
  
   
 
  
 
  (
  
   2
  
  )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的;
  
   
 
  
 
  (
  
   3
  
  )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货款的;
  
   
 
  
 
  (
  
   4
  
  )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
  
   
 
  
 
  
   108
  
  、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除
  
   作出
  
  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和其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
  
   
 
  
 
  
   109
  
  、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及时
  
   作出
  
  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110
  
  、对当事人不服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提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及时审查。裁定正确的,通知驳回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不当的,
  
   作出
  
  新的裁定变更或者撤销原裁定。
  
   
 
  
 
  
   111
  
  、人民法院先予执行后,依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申请人应当返还因先予执行所取得的利益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
  
   
 
  
 
  七、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112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
  
   不
  
  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适用拘传。
  
   
 
  
 
  
   113
  
  、拘传必须用拘传票,并直接送达被拘传人;在拘传前,应向被拘传人说明拒不到庭的后果,经批评教育仍拒不到庭的,可拘传其到庭。
  
   
 
  
 
  
   114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需要对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采取拘留措施的,应经院长批准,
  
   作出
  
  拘留决定书,由司法警察将被拘留人送交当地公安机关看管。
  
   
 
  
 
  
   115
  
  、被拘留人不在本辖区的,
  
   作出
  
  拘留决定的人民法院应派员到被拘留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请该院协助执行,受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及时派员协助执行。被拘留人申请复议或者在拘留期间承认并改正错误,需要提前解除拘留的,受委托人民法院应向委托人民法院转达或者提出建议,由委托人民法院审查决定。
  
   
 
  
 
  
   116
  
  、因哄闹、冲击法庭,用暴力、威胁等方法抗拒执行公务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拘留措施的,可在拘留后,立即报告院长补办批准手续。院长认为拘留不当的,应当解除拘留。
  
   
 
  
 
  
   117
  
  、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认错悔改的,可以责令其具结悔过,提前解除拘留。提前解除拘留,应报经院长批准,并
  
   作出
  
  提前解除拘留决定书,
  
   交负责
  
  看管的公安机关执行。
  
   
 
  
 
  
   118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的罚款、拘留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119
  
  、对同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罚款、拘留不得连续适用。但发生了新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予以罚款、拘留。
  
   
 
  
 
  
   120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财产追索债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拘留、罚款的,适用该法第一百零四条和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
  
   
 
  
 
  
   121
  
  、被罚款、拘留的人不服罚款、拘留决定申请复议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五日内
  
   作出
  
  决定,并将复议结果通知下级人民法院和当事人。
  
   
 
  
 
  
   122
  
  、上级人民法院复议时认为强制措施不当,应当制作决定书,撤销或变更下级人民法院的拘留、罚款决定。情况紧急的,可以在口头通知后三日内发出决定书。
  
   
 
  
 
  
   123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处理:
  
   
 
  
 
  (
  
   1
  
  )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
  
   
 
  
 
  (
  
   2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妨碍或抗拒人民法院执行的;
  
   
 
  
 
  (
  
   3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和支付令的。
  
   
 
  
 
  
   124
  
  、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处理:
  
   
 
  
 
  (
  
   1
  
  )擅自转移已被人民法院冻结的存款,或擅自解冻的;
  
   
 
  
 
  (
  
   2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查询、冻结、划拨银行存款的;
  
   
 
  
 
  (
  
   3
  
  )接到人民法协助执行通知后,给当事人通风报信,协助其转移、隐匿财产的。
  
   
 
  
 
  
   125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予以判决;在判决前,应当允许当事人陈述意见或者委托辩护人辩护。
  
   
 
  
 
  
   126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直接受理并予以判决。
  
   
 
  
 
  
   127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至(五)项和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办理。
  
   
 
  
 
  八、诉讼费用
  
   
 
  
 
  
   128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诉讼费
  
   用按照
  
  《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八条第(二)项的规定交纳。
  
   
 
  
 
  
   129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审理的案件不预交案件受理费,结案后按照诉讼标的额由败诉方交纳。
  
   
 
  
 
  
   130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按《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八条第(一)项的规定交纳申请执行费。
  
   
 
  
 
  
   131
  
  、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件,当事人不需交纳诉讼费用。当事人不服裁定上诉的,诉讼费
  
   用按照
  
  《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五条第(三)项的规定交纳。
  
   
 
  
 
  
   132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每件交纳申请费
  
   100
  
  元。督促程序因债务人异议而终结的,申请费由申请人负担;债务人未提出异议的,申请费由债务人负担。
  
   
 
  
 
  
   133
  
  、督促程序终结后,债权人另行起诉的,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交纳诉讼费用。
  
   
 
  
 
  
   134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的,每件交纳申请费
  
   100
  
  元。申请费和公告费由申请人负担。
  
   
 
  
 
  
   135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
  
   
 
  
 
  
   136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还债的,可不预交案件受理费,破产费用从破产财产中
  
   拔付
  
  。
  
   
 
  
 
  
   137
  
  、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的再审案件和人民检察院抗诉的再审案件,当事人不需交纳诉讼费用。
  
   
 
  
 
  
   138
  
  、委托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不得向委托人民法院收取费用。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收取。
  
   
 
  
 
  九、第一审普通程序
  
   
 
  
 
  
   139
  
  、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不予受理的裁定书由负责审查立案的审判员、书记员署名;驳回起诉的裁定书由负责审理该案的审判员、书记员署名。
  
   
 
  
 
  
   140
  
  、当事人在诉状中有谩骂和人身攻击之词,送达副本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不利于案件解决的,人民法院应当说服其实事求是地修改。坚持不改的,可以送达起诉状副本。
  
   
 
  
 
  
   141
  
  、对本院没有管辖权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本院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142
  
  、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诉的,如果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143
  
  、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预交,通知后仍不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获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预交的,
  
   裁定按
  
  自动撤诉处理。
  
   
 
  
 
  
   144
  
  、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可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145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
  
   一
  
  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除外。
  
   
 
  
 
  
   146
  
  、当事人在仲裁条款或协议中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的,人民法院有权依法受理当事人一方的起诉。
  
   
 
  
 
  
   147
  
  、因仲裁条款或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而受理的民事诉讼,如果被告一方对人民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就管辖权
  
   作出
  
  裁定。
  
   
 
  
 
  
   148
  
  、当事人
  
   一
  
  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又应诉答辩的,视为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149
  
  、病员及其亲属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
  
   作出
  
  的医疗事故结论没有意见,仅要求医疗单位就医疗事故赔偿经济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予受理。
  
   
 
  
 
  
   150
  
  、判决不准离婚、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以及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的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受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七)规定的条件的限制。
  
   
 
  
 
  
   151
  
  、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
  
   
 
  
 
  
   152
  
  、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因新情况、新理由,一方当事人再行起诉要求增加或减少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作为新案受理。
  
   
 
  
 
  
   153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154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第一百二十条所指的商业秘密,主要是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如生产工艺、配方、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业秘密。
  
   
 
  
 
  
   155
  
  、人民法院按照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用传票传唤当事人。对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应当用通知书通知其到庭。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外地的,应留有必要的在途时间。
  
   
 
  
 
  
   156
  
  、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157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到庭;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
  
   作出
  
  判决。
  
   
 
  
 
  
   158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如属原告方,可以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按撤诉处理;如属被告方,可以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缺席判决。
  
   
 
  
 
  
   159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对该第三人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按撤诉处理。
  
   
 
  
 
  
   160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后,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在准许原告撤诉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作为另案原告,原案原告、被告作为另案被告,诉讼另行进行。
  
   
 
  
 
  
   161
  
  、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撤诉或者不按撤诉处理。
  
   
 
  
 
  
   162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起上诉。
  
   
 
  
 
  
   163
  
  、一审宣判后,原审人民法院发现判决有错误,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可以提出原判决有错误的意见,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当事人不上诉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164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审限,是指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
  
   
 
  
 
  
   165
  
  、一审判决书和可以上诉的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双方当事人的,上诉期从各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的次日起计算。
  
   
 
  
 
  
   166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中的笔误是指法律文字误写、误算,诉讼费用漏写、误算和其他笔误。
  
   
 
  
 
  
   167
  
  、裁定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恢复诉讼程序时,不必撤销原裁定,从人民法院通知或准许当事人双方继续进行诉讼时起,中止诉讼的裁定即失去效力。
  
   
 
  
 
  十、简易程序
  
   
 
  
 
  
   168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中的
 
 
  “
 
 
  事实清楚
 
 
  ”
 
 
  ,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
 
 
  “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
 
 
  ,是指谁是责任的承担者,谁是权利的享有者,关系明确;
 
 
  “
 
 
  争议不大
 
 
  ”
 
 
  是指当事人对案件的是非、责任以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分歧。
  
   
 
  
 
  
   169
  
  、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不得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70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不得延长。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审理期限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
  
   
 
  
 
  
   171
  
  、已经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无论是否发生了情况变化,都不得改用简易程序审理。
  
   
 
  
 
  
   172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内容,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告知被告,用口头或者其他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证人,由审判员独任审判,书记员担任记录,不得自审自记。判决结案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公开宣判。
  
   
 
  
 
  
   173
  
  、人民法庭制作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必须加盖基层人民法院印章,不得用人民法庭的印章代替基层人民法院的印章。
  
   
 
  
 
  
   174
  
  、发回重审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得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75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卷宗中应当具备以下材料:(
  
   1
  
  )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笔录;(
  
   2
  
  )答辩状或者口头答辩笔录;(
  
   3
  
  )委托他人代理诉讼的要有授权委托书;(
  
   4
  
  )必要的证据;(
  
   5
  
  )询问当事人笔录;(
  
   6
  
  )审理(包括调解)笔录;(
  
   7
  
  )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或者调解协议;(
  
   8
  
  )送达和宣判笔录;(
  
   9
  
  )执行情况;(
  
   10
  
  )诉讼费收据。
  
   
 
  
 
  十一、第二审程序
  
   
 
  
 
  
   176
  
  、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都提出上诉的,均为上诉人。
  
   
 
  
 
  
   177
  
  、必要共同诉讼人中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出上诉的,按下列情况处理:
  
   
 
  
 
  (
  
   1
  
  )该上诉是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其他共同诉讼人利益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
  
   2
  
  )该
  
   上诉仅
  
  对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分担有意见,不涉及对方当事人利益的,未上诉的同一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
  
   3
  
  )该上诉对双方当事人之间以及共同诉讼人之间权利义务承担有意见的,未提出上诉的其他当事人均为被上诉人。
  
   
 
  
 
  
   178
  
  、一审宣判时或判决书、裁定书送达时,当事人口头表示上诉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其必须在法定上诉期间内提出上诉状。未在法定上诉期间内递交上诉状的,视为未提出上诉。
  
   
 
  
 
  
   179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当事人提起上诉。
  
   
 
  
 
  
   180
  
  、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在上诉请求以外原判确有错误的,也应予以纠正。
  
   
 
  
 
  
   181
  
  、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有下列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之一,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
  
   1
  
  )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
  
   
 
  
 
  (
  
   2
  
  )未经开庭审理而
  
   作出
  
  判决的;
  
   
 
  
 
  (
  
   3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
  
   
 
  
 
  (
  
   4
  
  )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
  
   
 
  
 
  
   182
  
  、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183
  
  、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发回重审的裁定书不列应当追加的当事人。
  
   
 
  
 
  
   184
  
  、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185
  
  、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上诉后,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判决离婚的,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与子女抚养、财产问题一并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186
  
  、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由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销原判,驳回起诉。
  
   
 
  
 
  
   187
  
  、第二审人民法院查明第一审人民法院
  
   作出
  
  的不予受理裁定有错误的,应在撤销原裁定的同时,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查明第一审人民法院
  
   作出
  
  的驳回起诉裁定有错误的,应在撤销原裁定的同时,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188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下列上诉案件,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
  
   迳
  
  行判决、裁定:
  
   
 
  
 
  (
  
   1
  
  )一审就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管辖权异议
  
   作出
  
  裁定的案件;
  
   
 
  
 
  (
  
   2
  
  )当事人提出的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的案件;
  
   
 
  
 
  (
  
   3
  
  )原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案件。
  
   
 
  
 
  (
  
   4
  
  )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需要发回重审的案件。
  
   
 
  
 
  
   189
  
  、在第二审程序中,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将分立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列为共同诉讼人;合并的,将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列为当事人。
  
   不
  
  必将案件发还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190
  
  、在第二审程序中,当事人申请撤回上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一审判决确有错误,或者双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不应准许。
  
   
 
  
 
  
   191
  
  、当事人在二审中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进行审查并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因和解而申请撤诉,经审查符合撤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192
  
  、第二审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可以自行宣判,也可以委托原审人民法院或者当事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代行宣判。
  
   
 
  
 
  十二、特别程序
  
   
 
  
 
  
   193
  
  、在诉讼中,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人提出该当事人患有精神病,要求宣告该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应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受诉人民法院按照特别程序立案审理,原诉讼中止。
  
   
 
  
 
  
   194
  
  、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清理下落不明人的财产,指定诉讼期间的财产管理人。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失踪的,应同时依照民法通则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指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
  
   
 
  
 
  
   195
  
  、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经人民法院指定后,代管人申请变更代管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审理。申请有理的,裁定撤销申请人的代管人身份,同时另行指定财产代管人;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申请。失踪人的其他利害关系人申请变更代管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其以原指定的代管人为被告起诉,并按普通程序进行审理。
  
   
 
  
 
  
   196
  
  、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公民失踪后,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从失踪的次日起满四年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宣告失踪的判决即是该公民失踪的证明,审理中仍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公告。
  
   
 
  
 
  
   197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公告期间有人对财产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应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告知申请人另行起诉,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198
  
  、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服指定,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审理,认为指定并无不当的,裁定驳回起诉;指定不当的,判决撤销指定,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判决书应送达起诉人、原指定单位及判决指定的监护人。
  
   
 
  
 
                 
             




 鲁ICP备18015306号
 鲁ICP备18015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