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的,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200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应在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裁定中同时写明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将中止执行的裁定口头通知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但应在口头通知后十日内发出裁定书。
  
   
 
  
 
  
   201
  
  、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或提审的案件,由再审或提审的人民法院在
  
   作出
  
  新的判决、裁定中确定是否撤销、改变或者维持原判决、裁定;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裁定即视为撤销。
  
   
 
  
 
  
   202
  
  、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案件,上级人民法院需要指令再审的,应当指令第二审人民法院再审。
  
   
 
  
 
  
   20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
  
   
 
  
 
  
   204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申请再审,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应在该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
  
   
 
  
 
  
   205
  
  、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上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条件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提审。
  
   
 
  
 
  
   206
  
  、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应当在立案后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认为不符合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用通知书驳回申请。
  
   
 
  
 
  
   207
  
  、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及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
  
   
 
  
 
  
   208
  
  、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
  
   
 
  
 
  
   209
  
  、当事人就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问题申请再审的,如涉及判决中已分割的财产,人民法院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立案审理;如涉及判决中未作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应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210
  
  、人民法院提审或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在审理中发现原一、二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的,可分别情况处理:
  
   
 
  
 
  (
  
   1
  
  )认为不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驳回起诉。
  
   
 
  
 
  (
  
   2
  
  )具有本意见第
  
   181
  
  条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211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发现原一、二审判决遗漏了应当参加的当事人的,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212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中的二年为不变期间,自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次日起计算。
  
   
 
  
 
  
   213
  
  、再审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或者第二审程序审理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的审限。审限自决定再审的次日起计算。
  
   
 
  
 
  
   214
  
  、本意见第
  
   192
  
  条的规定适用于审判监督程序。
  
   
 
  
 
  十四、督促程序
  
   
 
  
 
  
   215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通知债权人:
  
   
 
  
 
  (
  
   1
  
  )请求给付金钱或汇票、本票、支票以及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款单等有价证券的;
  
   
 
  
 
  (
  
   2
  
  )请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并写明了请求所根据的事实、证据的;
  
   
 
  
 
  (
  
   3
  
  )债权人没有对待给付义务的;
  
   
 
  
 
  (
  
   4
  
  )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通知不予受理。
  
   
 
  
 
  
   216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由审判员一人进行审查。经审查申请不成立的,应当在十五日内裁定驳回申请,该裁定不得上诉。
  
   
 
  
 
  
   217
  
  、在人民法院发出支付令前,申请人撤回申请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
  
   
 
  
 
  
   218
  
  、债务人不在我国境内的,或者虽在我国
  
   境内但
  
  下落不明的,不适用督促程序。
  
   
 
  
 
  
   219
  
  、
  
   支付令应记明
  
  以下事项:
  
   
 
  
 
  (
  
   1
  
  )债权人、债务人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
  
   2
  
  )债务人应当给付的金钱、有价证券的种类、数量;
  
   
 
  
 
  (
  
   3
  
  )清偿债务或者提出异议的期限;
  
   
 
  
 
  (
  
   4
  
  )债务人在法定期间不提出异议的法律后果。
  
   
 
  
 
  支付令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220
  
  、向债务人本人送达支付令,债务人拒绝接收的,人民法院可以留置送达。
  
   
 
  
 
  
   221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债务人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无须审查异议是否有理由,应当直接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债务人对债务本身没有异议,只是提出缺乏清偿能力的,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
  
   
 
  
 
  债务人的口头异议无效。
  
   
 
  
 
  
   222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驳回支付令申请的裁定书和第一百九十二条终结督促程序的裁定书,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223
  
  、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后,不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而向其他人民法院起诉的,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
  
   
 
  
 
  
   224
  
  、督促程序终结后,债权人起诉的,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
  
   
 
  
 
  
   225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支付令的期限,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
  
   
 
  
 
  十五、公示催告程序
  
   
 
  
 
  
   226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的票据持有人,是指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前的最后持有人。
  
   
 
  
 
  
   227
  
  、人民法院收到公示催告的申请后,应当立即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通知予以受理,并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七日内裁定驳回申请。
  
   
 
  
 
  
   228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发出的受理申请的公告,应写明以下内容:
  
   
 
  
 
  (
  
   1
  
  )公示催告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
  
   
 
  
 
  (
  
   2
  
  )票据的种类、票面金额、发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
  
   
 
  
 
  (
  
   3
  
  )申报权利的期间;
  
   
 
  
 
  (
  
   4
  
  )在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利害关系人不申报的法律后果。
  
   
 
  
 
  
   229
  
  、公告应张贴于人民法院公告栏内,并在有关报纸或其他宣传媒介上刊登;人民法院所在地有证券交易所的,还应张贴于该交易所。
  
   
 
  
 
  
   230
  
  、利害关系人在公示催告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利害关系人在申报期届满后,判决
  
   作出
  
  之前申报权利的,同样应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231
  
  、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人民法院应通知其向法院出示票据,并通知公示催告申请人在指定的期间察看该票据。公示催告申请人申请公示催告的票据与利害关系人出示的票据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利害关系人的申报。
  
   
 
  
 
  
   232
  
  、在申报权利的期间没有人申报的,或者申报被驳回的,公示催告申请人应自申报权利期间届满的次日起一个月内申请人民法院
  
   作出
  
  判决。逾期不申请判决的,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233
  
  、判决生效后,公示催告申请人有权依据判决向付款人请求付款。
  
   
 
  
 
  
   234
  
  、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审理案件,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判决宣告票据无效的,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
  
   
 
  
 
  
   235
  
  、公示催告申请人撤回申请,应在公示催告前提出;公示催告期间申请撤回的,人民法院可以
  
   迳
  
  行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236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应符合有关财产保全的规定。支付人收到停止支付通知后拒不止付的,除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外,在判决后,支付人仍应承
  
   担支付
  
  义务。
  
   
 
  
 
  
   237
  
  、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后,公示催告申请人或者申报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确定管辖。
  
   
 
  
 
  
   238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终结公示催告程序的裁定书,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239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按票据纠纷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十六、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240
  
  、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人企业以及设在中国领域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适用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联营企业中的联营各方均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该联营企业的破产不适用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241
  
  、债权人就其抵押物或者其他担保物享有优先受偿权。抵押权人或者其他担保物权人在破产还债案件受理后至破产宣告前请求优先受偿的,应经人民法院准许。
  
   
 
  
 
  抵押物或者其他担保物的价款不足其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其差额部分列为破产债权。
  
   
 
  
 
  
   242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43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发出的破产公告,应当在报纸上刊登,公告中应当写明下列内容:
  
   
 
  
 
  (
  
   1
  
  )立案时间;
  
   
 
  
 
  (
  
   2
  
  )破产案件的债务人;
  
   
 
  
 
  (
  
   3
  
  )申报债权的期限、地点和逾期未报的法律后果;
  
   
 
  
 
  (
  
   4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的日期、地点。
  
   
 
  
 
  
   244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对债务人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财产保全程序必须中止。
  
   
 
  
 
  
   245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及时通知债务人的开户银行停止办理债务人的结算业务。开户银行支付维持债务人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费用,应经人民法院许可。
  
   
 
  
 
  
   246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组织成立破产清算组织的,破产财产处理和分配方案由破产清算组织提出,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后执行。
  
   
 
  
 
  
   247
  
  、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破产财产的处理和分配方案,应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的过半数通过,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
  
   必须占无财产
  
  担保债权总额的半数以上;讨论通过和解协议草案,
  
   必须占无财产
  
  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248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的和解协议,应当具备以下内容:
  
   
 
  
 
  (
  
   1
  
  )清偿债务的财产来源;
  
   
 
  
 
  (
  
   2
  
  )清偿债务的办法;
  
   
 
  
 
  (
  
   3
  
  )清偿债务的期限。
  
   
 
  
 
  
   249
  
  、清算组织在对破产财产进行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过程中,应向人民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
  
   
 
  
 
  
   250
  
  、破产财产分配完毕,由破产清算组织提请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
  
   
 
  
 
  
   251
  
  、破产程序终结后,由破产清算组织向破产企业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252
  
  、破产还债案件,一律用裁定;当事人除对驳回破产申请的裁定可以上诉外,对其他裁定不准上诉。
  
   
 
  
 
  
   253
  
  、人民法院审理破产还债案件,除适用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的规定外,并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鲁ICP备18015306号
 鲁ICP备18015306号